南京大学举行建校113周年庆祝大会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5-05-22  浏览次数:210

520日,南京大学举行建校113周年庆祝大会。大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杨忠主持。

会上,校党委书记张异宾向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邹志刚教授、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李满春教授颁发“南京大学科技奖”。

副校长潘毅介绍了学校学术权力运行机制体制改革方案及新一届主要学术组织委员产生过程。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新一届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是学校贯彻实施《南京大学章程》、进一步加强学校学术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校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据悉,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全部由专职教授出任,6位院士、3位南大“文科资深教授”和2位长江学者共同组成豪华阵容。除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外,其他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原则上不参加校内主要学术组织,突出校内学术组织委员构成的去行政化导向,以制度保障校内各学术组织主要由教授组成,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校学术管理中的作用。

在宣读《南京大学关于聘任新一届主要学术组织委员的决定》后,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为新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授聘书。

嘉宾代表、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校长许智宏在致辞中表示,南京大学自建校以来就秉持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南京大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许智宏说,他在上世纪90年代被聘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13年前在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作为兄弟院校代表致辞祝贺,10年前与蒋树声校长共同提议发起海峡两岸四地校长联谊活动。北京大学与南京大学同为C9高校联盟成员,联系密切,如今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机遇,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两校应携手推动中国大学的改革进程、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师生代表、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学院孙江教授在发言中深情地表达对母校的情谊,他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在一年四季的循环往复中,520日是自然时间,稀松平常;“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南京大学113年的世代更替中,520日是历史时间,展开着南大人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期待。520日,是全体南大人的“纪念之场”。

陈骏校长作《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2014年校庆以来,全校师生员工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荣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我校牵头成立的“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入选“2011协同创新中心”;根据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衡量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我校在世界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中排名第38位,2015年在亚太地区排名第7位,在全国高校连续两年排名第3位。

报告强调,2014年校庆以来,三件标志性的大事将对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产生深远影响:汇聚全体南大人的共识与智慧的《南京大学章程》获得教育部正式核准发布;学校成功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指示要求,确立了“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的办学思路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第二步”战略目标;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启动了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工作。

陈骏校长特别就综合改革方案作了汇报。综合改革方案提出了5大改革任务和20项改革措施,涉及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并将分三阶段实施,到建校120周年时,全面完成综合改革方案,最终形成具有南大风格的现代大学制度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研究机制,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人事管理和评价制度,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校150周年时,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早日实现建设“第一个南大”的宏伟目标。

陈骏校长指出,今天的校庆大会也是南京大学深化综合改革的动员会。深化综合改革既是南大事业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又是对全体南大人的一次重大考验。希望全体南大人以改革统领学校各项工作,以改革促进学校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南大之道、南大之本和南大之魂,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新的辉煌篇章。(新闻中心齐琦孙页)